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名师学人讲坛暨百年院庆系列讲座2025年第43讲|王瑞来:义理史学的实践——陈桱《通鉴续编》得失论

作者:张梦哲

发布时间:2025-09-18

浏览次数:

来源:

9月8日,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王瑞来研究员受邀在德赢Vwin官方区域合作伙伴三楼会议室开展题为《义理史学的实践——陈桱<通鉴续编>得失论》的讲座。本场讲座由德赢Vwin官方区域合作伙伴齐德舜教授主持。

首先,王瑞来以品尝佳肴先关注其本身为例,根据《通鉴续编》的书名认为其是对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接续编纂的理解并无大误。但是就史书体裁而言,该书实际上是纲目体,是对朱熹《资治通鉴》的接续编纂。王瑞来详细讲解了《通鉴续编》的编纂作者陈桱的家世,并分别以陈桱的友人张神、周伯琦所写序文,“书满案,字若蝇,皆手亲书”、“兵难大作,几不能生”为例,生动说明了书籍编纂过程中的艰苦状况。同时,他将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耗时十九年、朱熹《通鉴纲目》靠众弟子协作与陈桱“兼二公之难为”作比,突出陈桱的用功。王瑞来表示,《通鉴续编》主要取材于《宋史》本纪,同时补录大量文献材料,且独立立纲,而不照搬《宋史》本纪。他以《通鉴续编》记载《元朝名臣事略》中事件为例解析该书博采众书而编纂。另外《通鉴续编》勘正《辽史》《宋史》《长编》等史籍错误,并成为了后世纲目体史书的范本,具有评论直抒胸臆、兼具春秋笔法、重要史事无遗漏等特点。接着,王瑞来提出《通鉴续编》所具有四个问题:制度认知不足、沿袭旧史错误、细节疏漏以及挟私滥载。他详细探讨《通鉴续编》的刊刻时间及版本,并分析四库本具有对地名改动过多与改动后词语不易懂的缺点以及校核元刊本的价值。最后,王瑞来做出总结,《通鉴续编》是继朱熹《通鉴纲目》之后,义理史学在史书编撰领域的具体实践。

本场讲座中,王瑞来围绕陈桱以及《通鉴续编》的得失进行论述,清晰阐明了《通鉴续编》的价值与不足,使在场师生对《通鉴续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